花旗銀行忽略2000萬加密豬肉詐騙?
816

算法沒看見
昨晚我審閱了曼哈頓聯邦法院的訴狀。我不是出於好奇——我是受託識別他人忽略的模式。原告的指控並不戲劇化,而是可預測的:Facebook廣告引導假NFT創作者於OpenrarityPro,而花旗銀行雖具備監控工具,卻未採取行動。這不是疏忽——這是架構性崩潰。
數據不道歉
我們建模關聯錢包活動與社交信號噪音:低參與度的驗證帳戶+高頻出金轉移=風險分類中的紅旗#47B。花旗系統優先流動性過於審慎作業,其合規層依賴過時啟發法則——演算法訓練於乾淨資料,卻對人類欺騙充耳不聞。
真正詐騙不是加密貨幣——是信任
加密資產?沒有身份驗證便毫無價值。但真正的損失?2000萬美元蒸發,因為無人問:『誰擁有這個警報?』我們基於行為指紋自動偵測,但銀行將風險管理外包給不願說中文或英文的供應商——因懼責任。
1.64K
906
1
QuantDragon
喜歡:48.29K 訂閱:3.35K